2016-11-01 08:36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日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北京朝陽區草房的一家寵物店里,采訪到了一位叫雪婷的寵物店主。還沒進店,記者就被擦得锃亮的玻璃門晃了眼。邁進門,竟聞不到一丁點兒寵物店特有的味道,取而代之的是若隱若現的花草清香。要不是小動物的叫聲此起彼伏,一點都不像是走進了養了十幾只活物的寵物店。
當時,雪婷正拿著逗貓棒在和一只紅梵加菲貓玩耍,小貓瞪大雙眼,頭左右搖晃,一直盯著雪婷手里揮動的逗貓棒,時不時還伸出小爪子來抓兩下。雪婷告訴記者,這只紅梵加菲叫小埋,只有三個月大,這樣的一只小貓一般要賣到四千塊錢左右,她表示,有一位顧客挺中意小埋的,已經約好下午來店里看貓了。
后來談起當初開店,雪婷娓娓道來。“我大學畢業后,就去了北京的一家公司從事行政工作,朝九晚六的,工作不算忙,但是工資也不高。那時候我家里已經養了兩只小貓,光是每月買貓糧、貓砂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想到自己本來就喜歡寵物,便辭了工作開起了寵物店。”說起這些的時候,雪婷表示很喜歡自己現在工作,慶幸當初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從事一個行業,就得精通,不能一知半解,混著過去了。寵物飼養不同于其他行業,有其特殊性。因為那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此店里除了正常的工作,我還得學習獸醫知識,寵物的一般小問題都難不倒我了。”雪婷表示,這么多年的養貓經驗都已將她訓練成了“半個獸醫”,看病、打針、配藥,從最初的手忙腳亂變成了現在的淡定從容。
在雪婷的寵物店里,記者發現,這里除了賣寵物,還有各種寵物食品、玩具,另外還能給寵物洗澡、美容,承接了寵物美容和寄養業務。“雖然開店是要掙錢的,可是我并沒有覺得開寵物店是一份工作,它對于我來說更多的是一項興趣愛好。”她告訴記者,店里不僅聘請了寵物美容師,她自己也每周去學習給貓狗剪指甲、吹毛、染發,她很享受現在的生活。
據記者了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的休閑、消費和情感寄托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走在大街上,聽到有人呼喚“兒子”,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小孩,很可能叫的只是一只哈士奇而已,另外寵物也不僅僅局限于貓狗,像鸚鵡、兔子、倉鼠、荷蘭豬這樣的寵物也隨處可見,更甚至有人把蜥蜴、蟒蛇、鱷魚當做寵物的。
這幾年,中國的寵物市場發展迅速,“萌經濟”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潛力股。有數據顯示,2008 年中國寵物數量0.3億只,2012年1.27億只,2015年超過1.8億只,預計2017年將達2.53億只。僅僅在去年,寵物市場的交易額就達到了800億元,當然在這800億元中,線下寵物店的貢獻比重越來越大。
雪婷也告訴過記者,她的客戶里將近70%~80%是不認識的人,只有20%是原來寵物店的熟客。平時沒事的時候她就把圖文信息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里,推薦給原有的客戶,再由他們分享在朋友圈里,吸引到更多的關注,也就在無形中吸納了新客戶。在中國萬千行業打雞血似的搭著互聯網快車急速發展的時候,寵物行業也不例外,一邊淘汰,一邊涌向洶涌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