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31 09:17 來源:通威
入冬以來全國各地出現大面積嚴重的霧霾天氣,對國民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就此熱點話題,《通威報》記者專訪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劉漢元主席,以下為采訪實錄:
記者:請問劉主席,當前霧霾的主要成因是什么?
劉主席:今年入冬后的霧霾天氣,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波及范圍廣,多地機場停飛,大面積航班取消或延誤,中小學停止了一切戶外活動。可以說,霧霾已經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對國民的健康構成嚴重危害。對于霧霾形成的原因,或許有不同觀點,但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廢氣是其主要原因,這是不爭的事實。在此背景下采取的減排、壓產、限行等等各種措施都只能減緩、減輕排放,但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霧霾。
記者:那如何從根本上來解決霧霾問題呢?
劉主席:目前,煤炭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耗的60%以上,全球近一半的煤炭在我國燃燒,成為了廢氣和粉塵的主要來源之一。此外,2016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到了2.85億,尾氣的排放也進一步加重了空氣質量的惡化。因此,解決霧霾的根本途徑是改變當前我國的能源消費方式,加快推動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速度,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當前的霧霾之困。
記者:目前我國光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整體狀況是怎樣的?
劉主席: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風能、光伏發電等清潔產業體系,設備制造、系統應用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已經具備了吹響能源革命號角的各種主要條件!
從產業總體來看,我國光伏行業已從十多年前的兩頭在外,發展成為目前最具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從90%以上產品出口歐盟,到國內安裝應用占到接近一半。技術的不斷進步、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單位發電裝機成本持續降低,目前每千瓦的建設成本在5-7千元,三五年內可望降到3-5千元。我國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第一大國。
從制造過程來看,我國光伏產業已建立起從核心原材料到主要設備、主要產品、系統集成的完整體系,規模全球第一、成本全球領先;從能源投入產出來看,制造光伏發電系統全過程的能源消耗在電站建成后半年左右即可全部收回,而系統設計壽命25年,可以實現零排放、接近零消耗持續發電。
我國中東部地區每畝國土面積光伏發電每年可輸出5-10萬度電,西部地區可達10-15萬度電,相當于10-30噸石油的等效能量。
從發電成本來看,現有條件下建成的電站,東部地區每度電成本大約4-5毛、西部地區3-4毛。如果我們以發達國家的利率水平來測算,東部地區只有3—4毛、西部地區只有2-3毛;如果同時給予稅收優惠,東部地區度電成本約3毛左右,西部地區只有大約2毛。技術的進步、規模效應的進一步提升,三五年內上述成本還將下降30%以上,成為發電成本最低的能源生產方式,將很快推動光伏發電平價時期的到來,結束對光伏發電的補貼,實現市場條件下可再生能源支撐我國清潔發展的歷史轉變。
記者:當前有觀點認為我國電力已經過剩,沒有必要加速光伏產業的發展,您怎么看?
劉主席:從發電量來看,我國總量位居世界首位,但與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的人均電力消耗2015年只有美國的26%、德國的40%、日本的50%,還有很大需求空間,電力供應并未絕對過剩。而當前電力消費僅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四分之一,長遠來看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可再生清潔化是我們減少霧霾困擾、實現“巴黎協議”減排的必然選擇。
從國情來看,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具備一定條件發展分布式和部分集中式光伏電站,而我國遼闊的中西部地區更可建設成為全球最具優勢的光伏發電地區。若將中西部太陽能資源富集區域打造成為我國的清潔能源基地,一方面可向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源源不斷輸出清潔電力,支持中東部經濟清潔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實現中西部地區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中西部大部分地區合理建設光伏電站后,水土保持能力會得到提升,土表植物覆蓋會更好。當地百姓一定比例分享發電收入,可使他們的收入水平達到或超過東部地區,部分扶貧資金定向投入到中西部光伏發電項目,并確定受益扶貧對象,可一勞永逸確保他們20年以上不再返貧。
在這個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可再生清潔化的過程中,還將催生對儲能應用、智慧電網的需求。粗略測算,如果我們三五年內實現能源消費增長的再生清潔化供應,二三十年時間內實現部分到大部分化石能源的替代,將會形成近百萬億的新興產業規模,一方面推動我國經濟適度快速發展,一方面有效解決我國資源和環境發展的不可持續問題,徹底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
于黨于國發展、于民族健康,于青山綠水、白云藍天的中國夢實現,我們都必須進一步強化認識、政策措施到位、下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推動光伏新能源產業的發展!